徵信 徵信社

社會中心/綜合報導  因為要求補發勳章,讓張靈甫、王玉齡的名字多年來第一次出現在台灣民眾面前,不過,對大陸民眾來說,這兩個名字他們卻相當熟悉。因為在更早前,他們就從由所謂的「紅色經典大劇」《紅日》中,得知兩人的愛情、婚姻,並從大量的專訪、談話性節目中看見王玉齡的身影。 當年的抗日名將張靈甫,在國共內戰的李良崮戰役時受到十多萬共軍包圍,不願投降率團舉槍自盡,死前擔心國民政府頒給他的勳章落入敵軍手中,並特地將勳章全數銷毀。最近他的遺孀王玉齡請吳伯雄代為向國防部轉達,希望可以補發勳章,未料卻收到國防部的勳章價目表,讓家屬心寒。 空軍副總長嚴明9日緊急召開記者會,表示因為承辦人員聯繫協調經驗不足,在表達上造成誤解,「我們要向張夫人致歉」。他強調,補發張靈甫勳獎章一事會以專案處理,馬上製發。王玉齡則表示,「如果是死後不補發勳章,讓我也覺得他死的太不值得了吧?對吧?國家不能說是窮到連幾個勳章都不能再送給我。」 上圖:張靈甫與第三任妻子王玉齡的合照,當時張靈甫42歲,王玉齡僅17歲。 但在媒體一遍撻伐國防部的聲音中,卻有網友指出「像她這樣的人,花錢只是剛好」,更質疑「她申請補發勳章,無非就是想拿去孟良崮博物館展示」。會有這樣的懷疑,就是因為王玉齡如今不但定居在大陸上海,更從2007年開始大量接受陸媒專訪,大談與先夫間的相處,還爆料先夫殺害第二任妻子的理由。 王玉齡祖籍安徽舒城,1928年6月出生於長沙,祖輩曾擔任過清朝的尚書和兩江提督,17歲時嫁給當時已42歲的張靈甫,19歲生下一子,並守寡至今。根據陸媒的報導,她20歲時帶著母親、幼子跟隨國軍來到台灣,依法每月可得到幾十斤的米跟麵粉作為撫卹金,但她卻表示「日子過得很苦」。 1953年,24歲的王玉齡在孫立人的幫助下,捨棄母親與幼子,獨自到美國求學,自紐約大學財會相關學系畢業後,就此定居在該地,並將家人接過去。1973年,造訪美國的周恩來聽聞張靈甫的遺孀也在此,於是安排會面,並承諾她「可隨時簽證,自由進出大陸」,當時只有諾貝爾物理學家楊振寧與她擁有此待遇。 自此,王玉齡自詡為「促進兩岸交流的橋樑」,每年都造訪大陸一次,1996年為完成老母親心願,定居於長沙老家,2005年搬遷至上海與兒同居。最令陸媒津津樂道的,是她曾為中共官方向日本爭取「光華寮」與「清華寮」兩棟大樓的產權。 根據資料顯示,日本在佔領台灣時期,曾利用「台灣政府」的名義,在日本東京精華地段購買「光華寮」、「清華寮」兩棟大樓,產權屬於日本政府。當日本二戰投降後,並未將兩棟大樓的產權轉移,王玉齡無意間獲得此事後,蒐集相關資料給「中央」,於是,兩棟樓的產權就「順利轉移」至中共政府。 而為慶祝中共建國60週年,大陸電視台從2007年就開始製作相關歷史劇,並多著墨於國共戰爭時期,在這些被稱為「紅劇」的影集中,首發就是由浙江長程影視所監製的《紅日》。在該部影集中,國民黨的抗日名將、陸軍中將張靈甫被設定為「第一大反派」,他與第三任妻子王玉齡間的忘年之愛自然也被搬上檯面。 也由於王玉齡年輕時的貌美模樣,以及在張靈甫死後守寡超過一世紀的忠貞行為,讓江蘇文藝出版社為她出版個人傳記《佳人:王玉齡畫傳》,她也被陸媒譽為「最後的名媛」。 上圖:王玉齡年輕時十分貌美,據傳她在美國航空服務期間,曾吸引知名影星馬龍‧白蘭度的追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man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